针对学生偏瘦、超重等现象,专家建议 培养青少年自主营养健康意识

2018.01.05点击:
本报讯(记者 余闯)“过去,学生饮食习惯不好,餐桌上经常出现剩菜剩饭,浪费现象严重;吃零食的多,老师晚上到宿舍查寝,可以闻到辣条等小食品的味道,屡禁不止。这些现象造成了一些学生的营养不良、偏瘦,同时个别学生体重偏大、特别胖,孩子们营养不均衡。”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白池沟中心小学校长赵春东直言,缺乏健康营养意识及有效措施,会影响学生正常发育。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中国学生营养改善研讨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亿滋国际基金会就双方长期合作的“希望厨房”项目进行经验与成果分享,探讨如何引领新时代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深化校园营养教育。


平泉县白池沟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赵春东在以往的观察中发现一种现象:学生周一到校,周五回家,返校时家长会给孩子带很多食物。由于有了这些好吃的东西,很多学生一直到周二都不怎么去学校食堂吃饭。而到了周五,一些学生又因为吃零食花光了零花钱,周五中午就不去吃饭了。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追求营养和实现健康的意识?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说,2009年,亿滋中国与中国青基会共同开展“希望厨房”社区公益项目。2014年8月,双方继续联手,在全国80所学校启动了“营养健康活力计划”,打造“希望厨房+营养教育+美味菜园+积极运动”深度公益模式。目前,项目培训779名厨师,建设了92个菜园子,52所学校开设了食育兴趣班,系统化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过去3年对项目学校进行了跟踪及专业评估,了解项目县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营养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项目实施效果。报告显示,项目区内88.2%的高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有所提高;改善了学生均衡膳食水平,每天吃蔬菜种类达到3种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增加了5.9%,每天吃水果的比例增加了4.5%;体质指数达到正常标准的学生比例增加了6%,营养不良的学生比例下降了10%。


“在楼道里,你会不经意地听到学生在谈论:你怎么不吃早饭啊,对身体不好;别买饮料,喝白开水最好了……”听到孩子们的谈论,看到近年来学校发生的可喜变化,赵春东深感欣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研究员张倩说,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活力计划”,对于提高农村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饮食行为习惯、加强运动和提高营养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05日第8版  版名:体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