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祥:把终身献给医学手外科的奇人

2018.05.28点击:
人物名片:

洪光祥,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963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1988年获德国埃森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副主任、手外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同济医院院长、同济医科大学校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熟知洪光祥的人都称他乃奇人也,他不仅培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50余名,并且主编了《显微外科手术图解》、《手部先天性畸形》、《中华骨科学—手外科卷》及参编其他医药书籍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市科技成果奖数项。在退却行政职位后还致力于临床医疗工作和著书立说,主编了《汉德医学大词典》、《手部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手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对策》。
初见洪教授时,他正在办公室批注《手外科手术的要点、难点及其对策》一书,一笔一划中颇见真知灼见。教授的办公室略小,但整体布局却让人肃然起敬。放眼望去,小小的办公室被多种奖牌和医学书籍所占据。洪教授待人很随和,请记者入门后便躬身给大家泡茶,真不敢相信眼前面容红润,声音洪亮的七旬长者便是被誉为“湖北省手外科第一人”的洪光祥教授。
在之前,查阅洪教授资料便得知其一直致力于手外科和显微外科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复杂手部创伤的早期处理、断肢(指)再植、手部创伤所致各种严重功能障碍的修复和重建、手部各种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一心求学终不悔
1939年的12月,洪光祥出生在湖北省江陵县一个贫困家庭中。洪父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干活,也难为孩子们积攒上学的费用。洪光祥年龄虽然幼小,上面有四位姐姐的照顾,但是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就懂得了穷人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父母为儿女所做的一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终于,在1948年的9月,9岁的洪光祥迎来了自己的开学季,有了上学的机会。小时候的洪光祥很懂事,一边刻苦求学,一边帮助父母和姐姐们干家务,仅用4年就完成了小学6年的学业,减轻了父母的经济压力。洪光祥感叹地对记者说:“你们现在年轻人感受不到当年那个时代的生活困难,永远不懂!”当洪教授和记者聊到童年生活时,眼眶中的泪水已经开始蔓延。
1955年6月,洪光祥初中毕业了。在当时,初中毕业生便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足以在当地过上好的生活。但是洪光祥却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立即找工作,而是静下心来复习功课,他准备报考高中,未来去大城市读大学,他渴望到外面的世界走走!但此时的洪父已经不打算继续供洪光祥上学了,女儿们都已经出嫁,家里也没有任何积蓄,自己也很难找到活做。可洪父看着儿子一心求学的决心,一咬牙,便带着妻子投奔到哥哥家去种田,继续供儿子上学。
QQ图片20180528101831.png
初踏医学勤奋进
1958年9月,洪光祥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被武汉医学院录取,成为了医疗系的一名大学生。步入大学的他依然热爱学习,勤奋研究,年年获贫困助学金。在学校放假期间,别人玩耍交友,他却一人默默的翻阅医学类书籍,潜心钻研。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1963年12月,洪光祥凭借自己的实力,毕业后留校成为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初踏医学界的洪光祥仍保持着一贯严谨、勤奋的态度,一有空闲时间不是在看书学习,就是带着问题去找医院老专家虚心请教。
1966年初,医院要组织农村卫生工作队,下乡为农民送医送药。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洪光祥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深知农民看病难的苦处,即便新婚才2个月,也毅然报名参加了农村卫生工作队。当时疝气、鞘膜积液、甲状腺瘤等一些现在看似简单的疾病,在那个年代却让村民苦不堪言,后期逐一被医疗队化解。在看病过程中,洪光祥的手术功底日渐娴熟。半年一晃就过去了,医疗队走山串村,挨家挨户地给村民看病,毕业仅两年的他,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已成为手术达到500例之多的“老医生”。
1973年,医院要组建手外科,因为洪光祥勤奋、严谨的态度和在临床一线练就的手术功底,很快便在同一批进院的青年医生中脱颖而出。从事普通外科已10年而从未涉足骨科的他,却被医院领导看中,选送到上海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进修,学习完全陌生的手外科。为了尽快熟悉手部的解剖结构,不辜负家人的期盼和医院领导厚望,洪光祥一袭白衣、一把手术刀,在同济医学院解剖室呆了足足一个月,解剖了数具尸体上肢,弄清了人体上肢的精细结构,为进修学习手外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光祥在上海进修期间,妻子被调遣到十堰工作,母亲和孩子在武汉生活,一家人分居三地。但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没有动摇他进修学习的信念,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上海的先进医学知识和技术带回武汉,不辜负医院和家人的期望。在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学习的15个月里,洪光祥一切从零开始学起,不耻下问,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娴熟的手术技巧,成为我省第一位手外科医生。
 
全省手外科第一人
1975年初,洪光祥回到武汉,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3名医生,12张床位,成立了湖北省首家手外科。就在那一年,洪光祥遇到了一名4年前因工伤事故失去右手拇指的青年工人冯先生。失去右手拇指给冯先生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连找对象也屡屡受挫。痛苦不堪的冯先生找到洪光祥,洪医生全面评估了冯先生的身体条件,决定为他实施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
可在41年前,这类手术在国内刚刚起步,除上海外,国内其他地区尚无先例,湖北省也不例外,但洪光祥为了患者毅然决定要成为湖北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术前,他在标本上反复进行解剖训练,将每条神经和血管的来龙去脉都弄得清清楚楚,又进行了大量神经和血管吻合的动物实验,“胸有成竹”了,手术准备进行。当他用手术刀小心翼翼取下患者的第二足趾时,洪医生心中默念“只能成功!否则患者又将失去这只足趾”。经过9个小时的手术,病人的第2足趾成功地移植到右手的拇指上,一个新的拇指诞生了。术后7天7夜,洪光祥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患者床头,定时观察再植拇指颜色、温度,生活起居都和患者一起。终于,2周后患者的这只再生的“拇指”血液循环良好,湖北省首例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终于成功了!首战告捷,洪光祥及其队友信心倍增。此后40多年来,洪光祥潜心钻研手外科,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已给无数因手外伤而面临残疾的病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1986年,洪光祥获得了一个去德国进修的机会,对他而言,这又是一次挑战。在大学里,他学的是俄语;上世纪70年代,为了能阅读医学书籍才学英语;为了留学,他又在45岁这年开始学习新的一门外语。那段时间,他白天上手术台,晚上在夜校里培训学德语。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如愿以偿去了德国。在德期间,留学生是不能做手术的,但是由于洪光祥在手外科上的造诣,成功地做了2例该院没有开展的新手术,使得他成为所有留学生中,唯一获得临床手术资格的人。在当时,甚至很多德国医生都向他请教专业问题。
两年后,洪光祥带着博士学位回来了。在他的主持下,开展了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游离足趾、皮瓣、肌皮瓣、神经、骨、肌肉、肌腱以及复合组织移植,修复严重的手部创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等一系列复杂的新手术。如今的协和医院手外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40张床位,20余名医生,在国内享有声誉的的临床科室。
1984年,全国手外科学组成立,洪光祥是第一届9位学组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全国专门从事手外科的医生也只有50多人。多年来,他在显微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奖,由他担任主编之一的《显微外科手术图解》,也在显微外科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今年70多岁高龄的洪光祥依然站在手术台前工作,当提及“医德传承”时他缓缓拿出一张白纸,给记者写出了一段希波格拉底誓言:“我庄严宣誓,并将誓言视若神明,不择贫富,竭力为患者治病,杜绝贿赂,行医惟德,病人至上,绝不为罪恶的目的而开药施行手术。以上诸项若信守不苟,我将载誉终身,幸福一世,反之将遗臭万年。”
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的医生,是一个好医生;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的干部,是一个好干部;这便是洪光祥教授的最美心声。

来源:今日湖北